http://kjjr.66wz.com/html/2014-07/15/content_1674397.htm
担保行业一直被誉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小微企业融资的稳定器。近日,由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组织编写的《杭州市担保行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这是我省首部担保行业发展白皮书,在全国也处于领先。
白皮书在总结2009~2013年杭州市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参与信用评级的担保机构为统计样本,结合评级现场采集的一手资料,采用定性与定量、单个样本与总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客观、公正地反映了杭州市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风险。
白皮书由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组成的编辑小组历时半年多编写完成。书中系统性地对杭州市担保业发展概况、经营环境、竞争力、经营管理与风险控制、财务状况及创新模式等作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同时对担保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从2009年起连续5年中标杭州市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累计完成杭州地区437家、全省773家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占全省参与信用评级的担保机构一半以上。
“我们连续5年参与杭州市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掌握着杭州市所有担保机构的评级数据,我们是杭州市担保业发展的见证者。”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楼裕胜告诉记者,编写《杭州市担保行业发展白皮书》既是对5年来杭州市担保行业发展历程的总结,也是对我们5年工作的回顾。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担保行业的风险也在逐步加剧。据楼裕胜保守估计,今年全省有1/4的担保机构面临倒闭或停业,是5年来面临最严峻的情况。同时,担保机构出现数量下降、利润下滑、信用等级下降的趋势。
浙江创新的担保模式如互助担保模式、桥隧模式、联合担保模式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省内温州、萧山、绍兴等地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出现老板跑路现象,互保模式、联保模式近年来饱受诟病。楼裕胜认为,互保、联保在当时特定经济环境下为中小企业顺利解决融资难题,对推动浙江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当下,担保机构、协作银行、政府在模式创新上如果没有突破的话,风险还会加剧。
楼裕胜认为,担保应该有公益性质。他呼吁,浙江应该设立几家政府出资的大型担保机构,“政府财政与其跟银行设立‘风险池’,还不如投资担保机构做强做大,现在许多担保机构是民营的,民营机构毕竟要以营利为目的,经济不太好的时候,当然不愿意做。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农业方面的担保也不愿意做。”
本报记者 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