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沈贞海 北京电 彩旗猎猎,北京长鸿。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今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在两会会场内外引发强烈关注,此外关于跨境电商、人力人才资源、金融服务等,都是当下各界的聚焦要点。而对于全国人大代表、星空体育游戏下载官方网院长郑亚莉来说,作为来自高职院校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显然更有发言权。
郑亚莉此次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关于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建议》、《更好发挥〈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作用的六点建议》、《关于支持优质小额贷款公司转制设立社区银行的建议》、《推动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关于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建议》等多份建议,涉及了高职教育、人才培育、金融管理等多个方面。
其提交的“关于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此次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扶持政策”的内容相吻合,在郑亚莉看来,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海量跨境电商市场
郑亚莉在建议中指出: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2011年的6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21.8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而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简称跨境电商)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更多国家、更多企业、更多群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当今互联网时代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贸易方式。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中国有跨境电商平台7000余家, 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含零售及B2B)达7.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20%。
此外,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7年国际/港澳台业务量完成8.3亿件,同比增长33.8%。2017年,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相继进入跨境支付,非银机构网络支付规模已经达到了143.26万亿,占网络支付金额的6.9%,极大的提高了支付便捷性和购物体验。
在如此海量数据的背后,我国的政策支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说“推动网络经济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我们愿意同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发展跨境电商,建立信息经济示范区,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与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自2015年3月,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由国务院批复成立,截止目前,跨境电商国家级试验区已达35个。
全国人大代表、星空体育游戏下载官方网院长郑亚莉指出,随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深入,以及配套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了投资与创业新热点、外贸“稳增长、促转型”的增长新动力,形成了“互联网+跨境贸易+中国制造”的竞争新优势。
跨境电商的人才支撑
郑亚莉关注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才支撑不足成为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跨境电商人才支撑不足的问题。
对此,郑亚莉在建议中作了如下分析:
——跨境电商人才数量存在缺口:由于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使得人才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出现断层。通过对300多家企业的调查显示,85.9%的企业认为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缺口,企业无法招到能够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职员。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高达450万,这个缺口每年还在不断加大。
——专业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缺失:跨境电商涉及“跨境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涉外法律”等众多专业环节,需进行系统化、专业化人才培养。截至目前,我国本、专科专业目录中均未设立跨境电商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多依托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或在相关专业下设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与跨境企业的需求不完全一致。如参照杭州综试区发布的跨境电商人才标准,传统“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知识及能力只占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应具备知识与能力的30%左右。
——小语种、复合型等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缺位:现有跨境电商人才供给结构,不能适应跨境电商企业全球布局的需求。具体表现为语言人才缺乏。跨境电商外语人才主要集中在英语方向,而对“一带一路”沿线的非英语国家的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通过对300多家企业的调查显示,65%的企业认为熟悉当地法律法规、了解当地人文习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缺乏。
——高水平师资力量薄弱:当前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在跨境电商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性学习和研究,但整体缺乏实战经验。各高校教学既缺乏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平台,教学更鲜有机会接触真实项目,导致实际工作中无法采取合理应对措施。部分高校虽与企业共建了产学研基地,但由于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高质量企业项目、高水平企业师资无法进入校园,校企双方体验较差,直接降低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
——跨境电商人才在职培训供给不足:面对当前跨境电商人才供给不足的状况,企业参加培训的意愿十分强烈。据调查,43.8%的企业已经参加过培训,余下未参加过培训的企业89.5%都表示愿意参加培训。但是,7.5%的企业选择了大学,9%选择了政府,39.8%选择了商业培训机构,这说明企业不太相信政府和大学的培训。更多地,企业选择企业自己或跨境电商平台作为培训的组织方。而跨境电商培训市场缺乏统一标准,无统一认证与指导,各方培训能力良莠不齐。
专业化、走出去、引进来,让专业人才更“专业”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跨境电商发展的“人才支撑”问题呢?郑亚莉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施专业化培养,同时施行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培养,让跨境电商人才更加“专业”。
——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同,新设跨境电商专业:仅依托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着本质的差距,无法适应跨境电商岗位对专业技能的新要求,建议及时根据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态势,增设跨境电商专业,优化专业结构。
——课程设置融合商务、管理、技术知识,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区域化、动态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各高校根据其所在区域的跨境电商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发相关国家文化、风俗等知识类的课程,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充分考虑课程先后的衔接性,匹配跨境电商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律;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实训实践、接触实际工作的良好资源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对能力。
——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落实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政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如企业给予经费、场地支持或者一定数额的税收减免、奖励补助等,共同打造政行企校多方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基地;落实现代学徒制,鼓励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因岗设课,课岗融合,实现所学与所用有效衔接。同时,扩大学校自主办学权,如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可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自主分配权。
——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团队教学能力:鼓励和支持从校外跨境电商企业聘请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引进国际化高水平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出台、落实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或是创业,提升自身跨境电商实战能力和水平。
——完善在职培训制度,构建标准化培训体系: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在职培训,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培训学校或依托第三方培训平台,开展在职培训。政府、行业出台培训标准、管理培训证书、认证培训机构,构建标准化培训体系。推动开展“互联网+培训”“互联网+教育”的人才培训模式。
“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独具的优势,不论是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还是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要更专业、更务实、深着力,职业教育的成色才会更足。”郑亚莉如是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