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东欧研究】经济停滞或成为新常态?—— 基于捷克与欧盟的比较视角
发布者:胡文静发布时间:2025-02-12浏览次数:10
整个欧盟和捷克正经历着疫情后的温和复苏,但比起经济增长,更像是经济停滞。本文分析了捷克的经济表现和通货膨胀的情况,并与欧盟(或欧元区)进行对比。同时,本文还关注欧洲中央银行(ECB)和捷克国家银行(CNB)的作用,重点讨论其货币政策。捷克的经济发展疲弱,且伴随着高通胀。虽然当前数据比前几年更为积极,但在多种内外部因素作用下,前景仍然未知。央行一边需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避免对经济产生过度负面影响;一边需要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以缓解通胀压力。如何平衡这两个目标是捷克央行面临的主要挑战。经济表现
2024年第三季度,捷克经济同比增长1.3%,这是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好表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年初持续增长的消费者需求。然而,未来的经济表现可能会受到与中美潜在贸易战以及德国经济衰退风险的严重影响。捷克对汽车行业(支柱产业之一)的波动也十分敏感。贸易冲突风险、德国经济问题以及绿色转型都将给捷克政府和企业带来挑战。捷克在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GDP的增长分别仅为0.2%和0.6%。2023年,GDP同比下降了0.4%。2021年和2022年,GDP分别增长了3.3%和2.4%,与2014年至2019年间的趋势相似(2.0%-4.6%,平均值为3.1%)。疫情的暴发导致经济出现了-5.6%的衰退。这一数字超过了1997年、1999年、2009年和2013年的跌幅。最严重的衰退发生在1991年,当时GDP暴跌了11.6%,与捷克的经济转型和从社会主义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有关。今年,经济学家普遍预计捷克经济增长将达到1.0%,这与其他欧盟成员国没有显著差异。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的最新数据,欧盟和欧元区的GDP在第三季度都同比增长了0.9%。各国的增长率在+3.4%(西班牙)和-1.4%(拉脱维亚)之间波动。德国表现最令人担忧,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呈现负增长。德国经济停滞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显著的比较劣势(如高能源价格和监管僵化)、供应链中断、保护主义上升、地缘政治冲突以及经济政治化和武器化。欧盟委员会和许多成员国缺乏强有力战略、政治意愿和能力来扭转这一负面趋势。尽管预测认为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增长将高于今年,但复苏可能只是非常温和的。例如,捷克工业联合会预测2025年捷克GDP将增长2.7%,但也承认商业态度悲观高于乐观。2024年国内整体工业生产可能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冶金、铸造、机械制造和建筑等行业。捷克汽车行业面临着多重压力,电动汽车生产、来自亚洲的竞争加剧、需求停滞以及供应商问题。能源价格近期虽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美国和中国。欧洲商业协会 (BusinessEurope)甚至预计,到2050年,欧洲能源价格可能至少比美国、中国和印度高出50%。
图1: GDP 年增长率 捷克(蓝) 欧元区(红)Source: tradingeconomics.com这自然使得捷克和欧洲企业的竞争力下降。高能源价格促使生产成本上涨,同时企业面临着不断上行的工资压力和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因此,捷克的投资水平仍然较低,今年预计增长约为0.5%。居高不下的信贷利率、过度行政监管和对创新支持不足影响捷克投资环境。因此,捷克工业界的代表们设定了三项主要优先任务以提振本地经济:(1)旨在实现竞争力能源价格和能源自给自足发展的能源政策;(2) 支持投资和创新,基于高效稳定的研究与发展资金分配体系、税收减免和欧盟资金的使用;(3)严谨的产业绿色转型战略。通货膨胀预计将在爬行(1%-3%)范围内波动,企业和央行已经不再为其担心。2024年10月,可接通胀同比增长为2.8%。这一波上涨始于年中,当时通胀率达到了捷克央行设定的通胀目标(2%)。央行意识到通胀压力带来了工资上涨(以及随之而来服务和商品价格上涨)、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导致对抵押贷款需求增加以及租金上涨)以及电力、供暖和水费的价格上涨。相比之下,食品和饮料的价格已停滞数月,燃料价格大幅下降(同比下降了11.5%)。通胀率已回落至2017至2021年间的水平。2021年2月,通胀率为2.1%;而2022年9月,这一数字飙升至18.0%。从2023年初开始,通胀率稳定下降,2024年1月降至2.3%。捷克的通胀变化趋势与欧元区大致相同,但相对更高一些。欧元区的通胀率在2021年初开始飙升,但此前的几个月属于通货紧缩。因此,尽管欧元区也遭遇了飞速的通货膨胀,最高达到10.6%(2022年10月),但与捷克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2024年,欧元区的通胀率回落至2017至2020年间的水平,在1.7%到2.8%之间波动。2024年10月,捷克、欧元区和整个欧盟的通胀率都出现上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情况明显更为平稳,各国之间的差异也有所减少。捷克不再属于通胀最高的国家,但仍高于平均水平。最近,欧盟的通胀率为2.3%,而欧元区的通胀率为2.0%。斯洛文尼亚的年同比通胀率为0.0%,罗马尼亚为5.0%。2024年10月,五个成员国的月度价格水平出现了下降。马耳他的降幅最大,为-1.0%。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欧元区的通胀变化主要受到服务、食品、酒精、烟草和非能源工业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与捷克一样,能源价格下降缓解了欧元区通胀增速。欧洲中央银行(ECB)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这样的通胀水平能为经济体提供足够的价格稳定性,确保应对通货紧缩风险。通货紧缩被视为比通货膨胀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货币政策对其无效。央行可以提高基准利率来应对通货膨胀,但在面对通货紧缩时,其作用效果有限。因此,2%的通胀目标将弥补这一不足,稳定通胀预期。欧央行越来越关注经济增长和通货紧缩风险,而非通货膨胀。2024年上半年,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主要在应对通货膨胀。但自6月会议以来,央行多次降低基准利率,以**商业活动和整体经济表现,因为长期的停滞或衰退必然会导致通货紧缩。欧央行多年来一直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看出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视程度。即使在2022年通胀加速的情况下,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仍对加息持迟疑态度。从2016年3月到2022年7月,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为零;从2009年3月到2016年3月,利率也未超过1.5%。这种政策**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扭曲个别经济主体的经济思维。零利率使得个人和企业不愿意储蓄,因为借钱比储蓄更为划算。这导致了大量新资金涌入经济,增加债务负担并加剧通胀压力。2022年7月,欧央行最终采取了加息措施,持续至2023年9月,基准利率达到了4.5%。2024年10月,中央银行将利率下调至3.4%。市场预计,到2025年中期,利率将再度降至2.0%。欧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大多数支持迅速将利率降低至2.0%-2.5%的“中性区间”,这一利率水平被认为既不会**也不会限制经济增长。
Source: tradingeconomics.com捷克国家银行(CNB)的立场与欧洲同业有所不同。与欧央行不同,捷克银行委员会仍认为通胀压力大于通货紧缩风险。通胀压力包括相对较高的通胀预期、国家和公共支出的过度增长、增长的工资需求,以及可能加速通过贷款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因此,捷克央行对进一步降低基准利率持谨慎的态度,随时准备在必要时停止,维持紧缩货币政策。央行将两周回购利率下调了25个基点至4.00%,银行委员会的成员中只有一位支持更快降息,还有一位则反对当前任何降息。这表明,央行的决策者们在采取温和政策上达成了广泛共识。捷克央行行长阿列什·米哈尔(Aleš Michl)现因坚持保持较高利率而被批评为过于“鹰派”。在他2022年7月即将担任央行行长时,曾被描述为“鸽派”。事实上,米哈尔对捷克央行在吉里·鲁斯诺克(Jiří Rusnok)领导下实施的极端紧缩货币政策表示怀疑,他认为进一步加息没有效果,因为飙升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进口能源价格高涨引起的。2022年中,米哈尔宣称,优先目标是在两年内将通胀率降至目标范围,并保持捷克克朗强势。从他的角度来看,保持货币强势特别需要平衡的公共预算、强劲的出口和贸易差额为正。此外,克朗走强会使进口商品变得更加便宜,有助于降低通胀。在米哈尔的领导下,捷克央行成功使克朗走强。2023年4月,捷克克朗对欧元汇率低于23.30,明显低于疫情时期的水平,当时汇率曾高达27.80。尽管自去年创纪录的汇率以来,捷克克朗有所贬值,并预计未来两年内将在CZK/EUR 25.50附近波动,但汇率已趋于稳定,并在过去两年中帮助减少通胀压力。尽管米哈尔倾向于反对其前任的鹰派政策,立即停止了基准利率的上调,但目前在降息问题上他非常谨慎。他多次强调,捷克央行不会恢复疫情前的利率水平,并呼吁政府平衡预算,以降低新一轮通胀风险。米哈尔认为,收紧预算是经济体价格稳定的最佳方式,而法律上这也是捷克央行的首要任务。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央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紧张冲击、产生冲突,因为前两届政府都倾向于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忽视预算平衡,领导者可能会将这种做法视为干预政治事务。2024年11月,银行委员会决定将两周回购利率降至4.0%,贴现率降至3.0%, Lombard 利率降至5.0%。此轮降息从2023年12月开始,当时基准的两周回购利率为7.0%。这种紧缩的货币政策在过去二十年中前所未有,捷克央行通常跟随发达经济体,采取超低利率政策。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基准利率才会超过2.0%。从2012年11月到2017年8月,利率仅为0.05%。2020年上半年第一次疫情暴发使捷克央行再次回到低利率水平,两周回购利率在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期间维持在0.25%。
Source: tradingeconomics.com除了应对通货膨胀和增强货币稳定性外,现任银行委员会还改变了外汇储备的管理战略。过去十年里,外汇储备规模大幅增加,成为全球占GDP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12年初,外汇储备约为310亿欧元,2017年,这一数字突破了1000亿欧元,并在2022年4月达到历史最高1604.35亿欧元。截至2024年10月底,外汇储备总额为1373.39亿欧元。储备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过去两年捷克央行采取的货币干预,促进捷克克朗升值。尽管一些政治人物和专家主张将外汇储备用于降低国家债务或建设基础设施,但捷克央行坚决反对这一提议。在米哈尔的领导下,央行专注于购买股票和黄金。尽管采用被动投资策略,银行家们特别偏重于美国股票,尤其是标普500指数,相对忽视MSCI欧元区指数。美股的占比预计将达到股票投资组合的50%。预计到2029年,股票在外汇储备中的整体占比将达到30%(截至2022年中期,股票占比为15.1%)。此外,黄金储备量从2019年的8吨增加到目前的45吨(占储备的2.8%)。到2028年,黄金储备量将增加至100吨。但这些黄金储备主要存放在伦敦的英格兰银行,可能在发生政治危机时导致潜在问题。捷克经济正处于停滞状态。虽然捷克央行有时会招致批评,但在行长米哈尔领导下,现任银行委员会采取的措施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通货膨胀稳定在目标附近,克朗走强,外汇储备也在多元化,股票和商品的比例逐渐增加。投资组合管理已从外部机构如黑石集团(BlackRock)和道富银行(State Street)转移为内部团队。然而,过度配置美股并减持人民币的策略,可能导致稳定性下降和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作者:Ladislav Zemánek;翻译:张斯淇;校对:黄萌萌;审核:鞠维伟;签发:赵江林】***中国-中东欧研究院非营利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7年4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注册成立,是中国在欧洲首家独立注册的新型智库。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搭建起依托中东欧国家学者的学术研究网络。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是这些学者的原创研究成果。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目的在于加强对中东欧国家的认知,促进学术交流,但不代表中国-中东欧研究院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