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工坊】孔田平研究员受邀开讲第102期学术工坊讲座

发布者:胡文静发布时间:2025-03-27浏览次数:10

3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孔田平教授以“中东欧经济转轨:回顾与反思”为主题,为我校国别文化公选课《捷克与欧洲:历史文化与现实》上百名师生与留学生开展讲座。本次讲座也是捷克研究中心、欧洲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第102期学术工坊活动。

孔田平教授从“改革”“转轨”“转型”等概念出发,引出经济转轨的定义,后进一步分析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分类。在探讨经济转轨的缘起时,孔教授以苏联为例,说明中央计划经济的不可持续性,还提到中东欧国家转轨的背景,包括戈尔巴乔夫的崛起和东欧剧变等,强调转轨是多种随机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回顾中东欧经济转轨过程时,孔教授介绍了中东欧国家转轨的目标模式、初始条件、要素及战略,并对比了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特点,阐述了中东欧国家在转轨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并详细介绍了波兰的经济转轨历程。在反思环节,孔教授探讨了经济转轨是否可逆转的问题,以2010年后的匈牙利和2016-2023年的波兰为例,分析了这些国家在经济政策上的调整。他强调,中东欧经济转轨的实践表明,走向市场经济并非只有一条道路,各国可根据自身国情和历史背景,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同时,经济转轨并非没有代价,各国需不断尝试和调整,以找到可行的经济体制。

本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对中东欧经济转轨的深刻理解,也为大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考方向。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心得体会吧~

大数据与会计248刘名栋

听完孔老师的讲座,我深受触动,对中东欧地区这35年来在经济领域的跌宕起伏和深刻变革有了全新的认知。35年里,中东欧经济转轨成果与挑战并存。从成果来看,经济体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私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而言,中东欧经济转轨35年有着重要启示。在经济改革中,我们应立足本国国情,选择合适的改革路径,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渐进性 。既要勇于突破旧体制束缚,又要避免操之过急引发社会经济动荡 ,缩小区域差距 。在国际合作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未来应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 ,实现互利共赢 

这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经济转轨是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与挑战。中东欧国家的经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教训,也让我们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理解 

 

会计244褚欣妍

讲座投影仪上闪过一张张中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曲线图,那些陡峭的下跌与缓慢回升的线条,在我眼中逐渐幻化成一道道尚未愈合的疤痕。中东欧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远非教科书上休克疗法渐进改革几个简单术语所能概括。这是一场没有麻醉的大型社会经济手术,当历史的手术刀划向整个国家的经济肌体时,产生的不仅是GDP数字的波动,更是一代人命运轨迹的永久改变。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中国大学生,我们或许应该以更复杂的眼光看待改革增长——在拥抱市场效率的同时,不忘制度设计的人文关怀;在追求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对社会公正的清醒认知。经济转轨最终转的不是数字,而是人心;考验的不是理论,而是我们为下一代留下什么样的社会契约。

历史从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当中东欧的经验之光投射到中国的现实土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警示,更是可能性——在效率与公平、创新与稳定、个体自由与社会团结之间,找到更具智慧的平衡点。这或许是我们这代人必须面对的终极课题。

 

 

讲座前,孔田平研究员与捷克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在中捷文化交流中心进行了座谈交流。




Baidu
xk星空体育app